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促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于2013年实施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启动“成人高等教育远程化教学模式改革与信息化建设”项目,依托安徽开放大学首创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搭建全省统一的继续教育教学与管理平台,率先拉开省域内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整体数字化转型序幕。2014年2月,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平台初步建成,经教育厅专家组评审,正式上线。
园区全方位重塑区域性数字化治理体系和机制,做实平台基础,做优数字资源,做细数字服务,做严数字管理,构建统一平台支撑,政府引领、高校联盟、学分银行和百校联动的“一体四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共同体。
统一平台: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平台融汇资源管理、移动学习、虚拟实验、教学督导、自考助学等20个互联互通的子系统,实现一体化教学、一站式学习、全过程监控、智能化服务。园区平台总访问量已突破6亿人次。
政府引领:完善落实省厅监管、高校办学、园区服务等层面的系列制度规范。依托平台大数据,形成省厅主导、专家评议、园区服务的专业统筹、校外教学点备案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构建以高校、校外教学点、学习者、园区管理中心为主体的支持服务体系。
高校联盟:成立安徽继续教育公共英语联盟,40多所省内外本科高校加入,首推继续教育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新模式,共建共享公共外语教学资源,开发可自主预约的学位外语考试系统,已为20多万考生提供考试服务。成立安徽高校继续教育合作联盟,近百所本专科高校加入,设置学分银行建设、自考助学服务改革、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等专门委员会,开展教学研究、共建共享、成果互认等实践。
学分银行:依托园区建设安徽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对接长三角学分银行一体化建设,探索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具体路径。已在全省高校、开放大学体系、中职、技工院校设置100多个学习成果认证服务中心、分中心及受理点,逐步形成覆盖全省的学分银行服务体系。
百校联动:目前,入驻高校从试点改革的7所省内本科院校增长到百余所省内外本专科院校,资源总量从4000条积累至如今的80万条,共有万余名教师参与,4万门次课程实现线上与线下融合教学,1万多门次课程实现高校间共建共享,百余万名学生受益。依托园区搭建安徽省自学考试助学服务平台,协同主考院校共同探索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助学模式,提供学习者更加优质便捷的助学服务。
基于良好的实践基础,园区发展实现三大创新。
园区理念创新:在论证园区建设方案时,专家们提出,借鉴“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理念,以统一平台和标准,推进教学改革抓落实,构建新生态促发展,将园区建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实验区、资源建设的开发区、合作共享的创新区。
服务模式创新:推进函授等继续教育传统教学形式向基于网络有支持的自主学习为主线上线下支持服务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转变,满足学习者个性化要求,推动区域终身学习体系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
治理体系创新:构建省教育厅为主管单位,开放大学为承建和服务方,高校及教育机构为入驻单位,学习者为服务终端的园区继续教育管理和服务全新体系。形成省厅监管、园区服务、高校办学为主体,园区共建、联盟共治、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学分互认、成果互用的“三体三共三互”监管服协同机制。
园区建设屡获好评。省政府、教育厅领导多次来园区视察并给予高度肯定。在教育部委托课题结题评审会上,教育部专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时任副校长陈丽教授对园区建设给予高度评价。
园区发展成效显著。园区成果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获全国、全省终身教育学习品牌称号。承担教育部委托课题1项、教育部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2项、省重大教学改革课题及重点研究项目近20项,公开发表论文60多篇,政府采用项目调研报告7篇。
《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安徽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新闻主流媒体予以报道。
二十多个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百余所省内外高校前来调研学习。建设成果在多个省市和高校得到推广应用。
耕耘十载,园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驰而不息,砥砺前行,努力形成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范管理、创新发展的新局面。奋进新征程,擘画新蓝图,园区将持续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探索推动继续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以实干实绩实效助力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谱写教育强国、教育强省的崭新篇章!